当前,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船队老龄化严重,船舶拆解量同比减少24%,跌至17年最低,12.6年平均船龄则为2010年以来的最高;二是新造船订单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三是铁矿石、铝土矿等大宗商品市场需求保持强劲。市场复苏的周期性始终存在,因此当前或许是购置长期资产的最佳时机。
高度互补,运力超过250艘
2025年4月22日,航运界发生一件大事。比利时海事集团CMB.TECH与在美国上市的散货运输公司Golden Ocean宣布合并,共同组建一支规模庞大的多元化船队。Golden Ocean将与CMB.TECH旗下全资子公司CMB.TECH Bermuda合并,最终协议预计于今年第二季度达成,第三季度完成交割。CMB.TECH作为存续实体,届时其覆盖航运市场五大板块的船队规模将超过250艘,船舶资产总价值逾110亿美元。
CMB.TECH称,与Golden Ocean的拟议合并是集团打造多元化航运的又一重要进展,有助于继续投资并把握市场机遇。现有91艘干散货船的Golden Ocean则强调,其与CMB.TECH船队的互补性很强,双方合并的长期前景向好,将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优质服务。
近年来,CMB.TECH在低碳技术和船队建设方面不断突破。全球首批氨双燃料纽卡斯尔型散货船订单便来自这家有影响力的全球航运巨头。
展开剩余87%2024年10月25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为比利时CMB.TECH设计的18#和19#船在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简称北海造船)开工。18#船为CMB.TECH订造的第二批氨燃料预留纽卡斯尔型散货船中的最后1艘,19#船则为该集团订造的首批氨双燃料纽卡斯尔型散货船的首制船。
21万载重吨氨燃料预留纽卡斯尔型散货船航速、油耗、操纵性等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低于基线值34.4%。全球首艘21万载重吨氨双燃料散货船的开工标志着氨燃料解决方案的一次突破。19#船搭载全球首台WinGD 6X72DF-A-1.0型双燃料主机,这是首次应用氨燃料主机和供气系统的21万载重吨散货船,在解决氨燃料毒性影响方面,该船型从减少泄漏风险、控制泄漏范围、减轻泄漏影响及人员防护等多层面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估分析,不断优化方案,使船舶达到与单燃油船舶等效的安全等级,具有能效高、排放低、经济性好、灵活性强等特点,是一艘能满足客户脱碳目标和经济航行目标的现代化散货船。
2023-2024年,Golden Ocean接收中国船厂承建的85000载重吨卡姆萨尔型散货船共计10艘,其中包括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其建造的首艘冰区节能环保型散货船“GOLDEN GRACE”轮和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建造的系列船第1艘“GOLDEN WAVE”轮。
“GOLDEN GRACE”轮具有航速快、能耗低、适配性强等特点,同时符合冰区船ICE CLASS IC(IB HULL)标准。“GOLDEN WAVE”轮装载能力、油耗等各项性能和经济指标也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另在今年2月,Golden Ocean宣布已正式行使与SFL子公司签订的长期租船协议中对于8艘17万-18万载重吨好望角型散货船的选择权。这次运力更新活动增加了Golden Ocean运营船队的灵活性。
Saverys:以氨为战略支点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设计的1400TEU集装箱船“YARA EYDE”轮是全球首艘氨燃料箱船,由CMB.TECH订造、青岛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承建,该船于2026年交付后,由CMB.TECH旗下集装箱运输企业Delphis拥有,并由北海集装箱航运公司(North SeaContainer Line)和雅苒清洁氨公司(Yara Clean Ammonia)成立的合资企业NCL Oslofjord运营。
对引领航运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YARA EYDE”轮属于欧洲内支线船型,未来主要服务于挪威-德国航线,配备氨燃料发动机、氨燃料储罐、供给系统和加注系统,EEDI满足第三阶段要求,低于基线约45%,碳强度指标(CII)评级为“A”级。为给客户提供更加可靠且高效的运输方案,该船采用多项创新设计,载货能力更强,可装载20英 尺、26英 尺、30英 尺、40英尺和45英尺等多种规格集装箱。
除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外,油船和化学品船也是CMB.TECH正在实施的“氨战略”的一部分。
2023年8月,北海造船与Euronav签订2艘31.9万载重吨超大型油船(VLCC)建造合同,同年12月,Euronav又追加订造第3艘同型船。这型船具有优秀的船体线型,采用氨燃料预留设计,根据需求可配置2个6000立方米氨燃料储罐。2024年10月,Euronav更名为CMB.TECH。今年3月,该系列31.9万载重吨VLCC首制船铺底。
据悉,CMB.TECH还在着手苏伊士型油船船队建设,并就4艘新船订单与相关船厂进行协商。虽然这批新造苏伊士型油船采用传统船用燃料,但均预留甲醇/氨燃料改装空间。
在招商局工业集团扬州鼎衡船舶有限公司为CMB.TECH订造的6艘26000载重吨化学品船预计于2028-2029年交付,其中4艘采用氨燃料预留设计,2艘为氨燃料船。这是全球首批氨双燃料化学品船。
近年来在氨燃料技术应用与船队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的CMB.TECH正以氨燃料为支点来构建其多元化航运脱碳版图。CMB.TECH去年提出的新造船计划还包括建造20艘载箱量在4000TEU-10000TEU之间的氨燃料集装箱船、10艘氨燃料阿芙拉型/LR2型油船和10艘25000载重吨氨燃料化学品船。
Alexander Saverys是比利时航运家族“Saverys”第四代掌舵者,在投资大型氨燃料船的同时,也在布局氢动力小型船舶。
CMB.TECH旗下海上风电运维船公 司Windcat于2022年11月宣布建造一系列调试服务运营船(CSOV)。去年10月,达门集团(Damen)为Windcat建造的6艘氢动力CSOV中的第1艘下水。这型“Elevation”系列CSOV船采用革命性的新设计,其性能和灵活性均较现有船舶有所提升,同时还配备全新的舷梯、起重机、推进器和混合动力电池技术。
CMB.TECH还拥有并运营一支帮助港口区域及其周围海事活动实现脱碳目标的船队,其中包括已在安特卫普-布鲁日港投入运营的全球首艘氢动力拖船“HYDROTUG 1”轮和“HYDROVILLE”轮、“HYDROBINGO”轮这2艘氢动力渡轮。
“HYDROTUG 1”轮/CMB.TECH
“HYDROTUG 1”轮搭载BeHydro研发的新型氢双燃料发动机,辅机由沃尔沃遍达(Volvo Penta)提供,位于甲板的6个燃料储罐可储存415公斤压缩氢气。“HYDROVILLE”轮于2017年建造,是全球第1艘柴油/氢燃料动力客船,配备两台总功率为441kW的双燃料发动机,由12个总容积为2.46立方米的氢燃料罐和2个柴油储罐提供点火燃料和备用燃料,可搭载2名船员和最多16名乘客。
Fredriksen:更倾向使用LNG
Golden Ocean现由航运大亨John Fredriksen控制,这位船王凭借对市场的敏锐直觉,通过在不同领域投资双燃料船来继续塑造属于他的航运帝国。
经过多年观察,John Fredriksen旗下企业SFL终于将目光再次锁定在集装箱船领域。去年7月,SFL与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简称新时代造船)签订5艘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合同总价值约为10亿美元,新船计划在2027-2028年陆续交付。这是John Fredriksen近些年来的首次集装箱船订单,也是SFL与新时代造船合作的首份集装箱船项目。
除集装箱船外,以油船船东起步的SFL在汽车运输船(PCTC)和散货船等领域均有投资。
2023年9月,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发设计、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简称广船国际)为SFL建造的7000车LNG双燃料PCTC首制船“EMDEN”轮交付。该船设有13层甲板,其中8层为固定式,4层为活动式,适装传统燃料车、新能源车、卡车及拖车等各种车型,具有适货能力强、装载灵活度大、排放清洁度高、油耗低、营运灵活、设备可靠性高和维护便利等诸多特点。船舶采用中船斯达瑞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SDARI-ECO)研发的全套节能推进装置,包括SATR®飒擎高效适应扭曲舵、高效螺旋桨、节能导管、节能毂帽,航速指标远超预期,EEDI低于基线35%。
去年4月,SFL宣布购买2艘33000载重吨LNG双燃料化学品船“GOLD TRADER II”轮和“GOLD TRADER III”轮。SFL称,此次收购标志着公司的又一项增值投资,将使其LNG双燃料化学品船数量增至6艘。而在这笔价值1.33亿美元的交易之前,SFL还购入了3艘LR2型油船。
John Fredriksen还控制着Seatankers和LNG运输企业Flex LNG,且为油船船东International Seaways和海上风电运营公司Edda Wind最大股东。
去年初,Seatankers与中国船舶集团大连造船签署6+2艘VLCC建造合同,该型船是该船厂为Seatankers量身定制的优化升级版VLCC,配备脱硫装置,EEDI达到第三阶段要求,在总体性能、环保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均达到同型船的世界先进水平。而这份订单也标志着John Fredriksen时隔多年重返VLCC建造市场。Flex LNG专注于LNG运输市场,其运力均在2018-2021年交付,13艘船舶都搭载最新一代双燃料二冲程发动机,其中9艘采用行业内先进的电控气体喷射系统。“SEAWAYS ENDEAVOR”轮是International Seaways建造的3艘LNG双燃料VLCC中的首制船,与其姊妹船均配备高锰钢材质LNG燃料储罐,并优化了船体线型和螺旋桨系统以进一步提高船舶燃料使用效率。刚刚交付的CSOV是Edda Wind订造4艘同型船的前2艘,该型船采用VARD 4 25型设计,具备甲醇燃料改装空间及液体有机氢载体(LOHC)概念技术,以便未来实现零排放运营。
John Fredriksen也在通过自有公司来扩大海工业务板块,其旗下企业Seatankers Management今年与新加坡造船企业PaxOcean达成重大合作,计划建造最多4艘海上施工船(OCV),总金额将超3.6亿美元。这型OCV船配备总起重能力达250吨的具备主动升降补偿(AHC)功能的起重机和先进的动态定位系统(DP2),能够确保船舶在海上恶劣环境下的高效作业。此外,船舶采用甲醇燃料预留设计,配备1000千瓦时的电池储能系统以提升能源效率并降低对环境影响。
发布于:北京市锦鲤配资-如何获得杠杆炒股资金-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配资炒股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